简介:男,1963年生。博士,教授,九三学社社员。曾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,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。在安徽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浙江理工大学、江西理工大学、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、控制工程、电气信息工程、电子工程、高等教育学等硕士点担任硕士生导师。
教育经历:1985年安徽机电学院(现安徽工程大学)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,获学士学位;1995年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,获硕士学位;1995年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毕业,获博士学位。
科研成果: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软科学基金、国家863项目,国家海洋局公益性重大攻关项目、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项目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、浙江省及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20多项。主持企业委托课题100多项,与企业合作获宁波市“海缆系统研发及其产业化创新团队(第二层次)”、宁波市“精密测量仪器研发及其产业化创新团队(第二层次)”、宁波市“智能电梯及关键零部件工程研究中心”,并为校方负责人。获授权专利10项;出版专著2部;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,并颁布实施;发表论文140多篇,其中SCI/EI收录70多篇。
育人成果:指导本科生获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、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等近10项;发表论文10多篇;获授权专利6项,其中3项专利在企业应用并产业化;获省级“挑战杯”比赛一、二、三等奖多项。担任自动化151班班导师,学生毕业率、学位率、就业率均100%,获优秀班导师;曾获浙江省“挑战杯”比赛优秀指导教师、宁波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多次。
社会兼职:全国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研究会常务理事;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(SAC/TC240)委员。浙江省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;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、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。宁波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、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;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;宁波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员;宁波市智能制造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企业导师;宁波市智能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副理事长;宁波市“机器换人”专家组(先进制造业)组长。多所高校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获奖情况:
电子数显卡尺,巢湖地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第二届中国机床工具博览会“春燕奖”二等奖(排序4)
容栅传感器静动态建模、多目标优化和误差修正的研究,获机械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(排序2)
容栅传感器误差分析及数显卡尺关键工艺应用研究,安徽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安徽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(排序1)
信号检测、处理及实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,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(排序1)
与宁波经济共生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,2009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(排序1)
传感器与检测技术,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序2)
“检测技术与仪表”课程建设,宁波市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序1)
传感器与检测技术,中国电子学会教会全国电气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(排序2)
“四维一体”渐进式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,宁波市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序1)
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,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(排序4)
建设信号检测、处理及实现系列课程教材推进自动化/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改革,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序3)
基于工程专业认证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,宁波市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(排序1)
点面结合、四维一体、校企联动过程控制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,宁波市教学成果三等奖(排序1)
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溯源、建模、修正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技术及应用,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(排序1)
传感器与检测技术,浙江省“十二五”高等教育优秀教材(排序1)
研教融合在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》课程中的应用——以容栅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为例,浙江省应用型师资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(排序1)
2018 齿轮传动副的热-力耦合变形特性及结构修形研究及应用,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(排序1)
应用型高校《传感器技术及应用》素质拓展课程建设,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序2)
2007年浙江省挑战杯比赛优秀指导教师
2007年宁波市高校“三优秀三文明”优秀教职工
2009年浙江省挑战杯比赛优秀指导教师
2010年学院学生就业先进个人
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学名师奖
首届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
2018 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先进工作者
2019 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
2020 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先进工作者
中小企业创新驱动案例述评,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案例二等奖(排序1)
业务专长: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、精密仪器及机械、高等教育学